Category Archives: blog-身心健康
超脫年齡到無齡,「過日子的能力」是關鍵
試圖改變人們自己所認知到的年齡狀態,可以讓長者心裡好過些,甚至影響他們的生活行為。諸多研究一致指出,現今中高齡人群的心理年齡,約略比實際年齡小上10 歲,當心理年齡與實際年齡差距愈大、覺得自己愈年輕,不但對個人的生活滿意度愈高,嘗試新產品的意願更加開放。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是個人直接超脫年齡數字所帶來的心理枷鎖,讓「無齡」成真呢?在拉長的人生下半場,要能終身好老、樂活,關鍵在於中高齡人群得有重建「過日子」的意識。根據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從2013年起訪談退休活躍熟齡消費者,研究發現,有一部分的人群逐步練習從內與外的身、心、靈循序構築一種過日子的節奏,有意識地尋求以健美、身心安頓、自由連結、無齡意志等四大新生活規律過日子,研究團隊稱之為「無齡生活型態」。
看「華式幸福」的流變:台灣練習一個人的精彩,大陸向上發展人人有責
幸福是什麼?台灣 47 歲的吳小姐認為幸福是:「經濟獨立不求人、健康沒狀況,生活所需都可以自己來,然後有好朋友。當遇到困難時,我不需要朋友幫忙,而是自己找到解決的路,但我希望有朋友能夠在旁邊跟我說,你可以辦得到!加油!」上海 40 歲的吳先生則說:「幸福是你能給家人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感受到你的關愛,同時自己也有成就感。能給家人好的生活,體現我是一個負責任、成功的人。」在兩岸先驅消費者對於幸福未來的描述中,台灣受訪者雖然仍希望與親友共好,但已明顯出現獨立自主的傾向,單身者的未來藍圖,甚至更明白點出一種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幸福;反觀大陸,幸福未來除了有能力給予家人所需,還包含得到親友的肯定,以及與其他人比較後的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