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blog-華人價值觀
轉型中獲利必學!從「2033人口結構」看青銀對話市場
2019剛開年,1月17日將登場的龍吟趨勢論壇,確實在面對收費票房損平的不可能。以「2033臺灣.變」為主題,趨勢直接拉看15年後,更把天平兩端的熟齡和青年族群放在一起論,前者挑戰看短難看長的決策思維、後者則是看直接難想間接影響的慣性思考。為什麼往後拉看15年?原因來自人口統計推算,2033年將是台灣的轉捩點:屆時,自2000年起一路下滑的出生率將探底到0.93,即每對夫婦生育不到一個子女,連帶總人口數跌破2,300萬,其中1,148萬為50歲以上中高齡、70歲以上長者亦由現在212萬暴增至436萬。原本小小的人口紅利變負利,考驗內需市場規模,也考驗企業應變能力。企業變革從知道到做到,平均需要至少5年,以2033為設想場景,及早啟動「轉骨」計畫,尚有吃到領先市場甜頭的機會!
看「華式幸福」的流變:台灣練習一個人的精彩,大陸向上發展人人有責
幸福是什麼?台灣 47 歲的吳小姐認為幸福是:「經濟獨立不求人、健康沒狀況,生活所需都可以自己來,然後有好朋友。當遇到困難時,我不需要朋友幫忙,而是自己找到解決的路,但我希望有朋友能夠在旁邊跟我說,你可以辦得到!加油!」上海 40 歲的吳先生則說:「幸福是你能給家人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可以感受到你的關愛,同時自己也有成就感。能給家人好的生活,體現我是一個負責任、成功的人。」在兩岸先驅消費者對於幸福未來的描述中,台灣受訪者雖然仍希望與親友共好,但已明顯出現獨立自主的傾向,單身者的未來藍圖,甚至更明白點出一種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幸福;反觀大陸,幸福未來除了有能力給予家人所需,還包含得到親友的肯定,以及與其他人比較後的卓越。
趨勢專賣店|關於行銷4.0的借鏡、轉化與再定義
9/20,趨勢專賣店系列壓軸「感性行銷」登場,原以為政大特聘教授別蓮蒂、桂冠董事長王正明、奧美集團策略長葉明桂三位大咖要談怎麼將感性訴求導入品牌或產品,沒想感性行銷是糖衣,硬底子乾貨是行銷4.0結合工業4.0的戰略趨勢。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先生開宗明義提點,時代變化快速,企業或產業很難只憑原有資源獨自創新,應該要帶著自己的專業連結別人的專業,建構新的模式,讓這些既有的價值鏈能有效整合,充分發揮效益,彼此共享。他表示,陽明大學與桂冠實業合作營養配膳,就是學術界與產業界一起開創「共享經濟」的實例。前者有深度的醫療人才與研究資源、後者有熟練的冷凍技術與配送體系,聯合起來,可以突破以往產業合作僅一個產品或一個專案侷限,為高齡社會帶來長效解方。
「好好生活」累積厚度 用Designer Thinking做出對味的體驗設計
你怎麼看 1981-2000 年出生的千禧世代,草莓族、小朋友、還是社會新鮮人?無論站在他們同一邊或敵對邊,都不能否認,這群人正成為全球消費主力,價值觀可能與戰後嬰兒潮(出生於 1945-1965 年)、X 世代(出生於 1966-1980 年)大不同。想賺消費主力的錢,得先了解這群人的「心」在哪裡。根據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自 2013 年起長期追蹤調查,台灣 18-30 歲者重視收入之外,也非常在意生活品質、自我實現等面向,和「前輩們」拚一段歲月換取經濟餘裕後再休閒的取捨不同,會在平常就透過休閒興趣讓自己充電,達到療癒修復、生活重構以及探索創造的效果。這裡面的商機,8/30 趨勢專賣店「想買:壯大夢想」的講者工頭堅、鍾成虎有實際案例。
趨勢專賣店店長說|感性行銷引爆商業變革
趨勢專賣店即將迎來九月壓軸場,三位重量級講者連講題都沒有,有限席次早在七月就已搶空。依據龍吟研論設計講座的思維,每每提出重要的需求趨勢之餘,必定埋藏提醒產業深思的策略觀點,這場,當真只談感性行銷?
追隨行銷之父 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聖經般的論述,直到2010 年的行銷3.0,消費者才從掏錢的顧客,轉而被視為「具有思想、情感和精神的完整人類」,展開人本行銷運作。大師2016年底進一步提出行銷4.0,宣告行動數位的社群影響力足以變天,品牌不再絕對,得退讓成為消費者的朋友;行銷人無法操縱購買慾,只能是消費過程的引路人。換句話說,消費者終於掌握消費主導權,不只是完整的人類,還是有主見、自帶智囊團的麻煩人類,「我與我們」的時代(The age of me and we)正式上路,品牌、行銷、溝通都得換顆腦袋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