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榮基金會副執行長 李竺姮
老,並非一瞬轉折,而是一趟緩慢的終身旅程。59歲的楊姊講得真切:「老化就是一種慢性病。我也要接受這句話!要跟老所帶來的不適、疼痛並存。」不少熟齡女性確實因更年期而提早思索人生階段的得與失;58歲的陳姊說:「更年期不完全是生理問題,是要跟自尊或榮耀說BYE BYE,覺得難接受。」
「積極抗老」動機 撬開銀光經濟大門
兩岸熟齡一面體會自己的各種生理、心理變化,一面看著身邊長輩步入晚年與離世,對老的態度已然改變:人會變老是必定,人要服老卻未必,「積極抗老」成為開創華流養老生活設計的驅力。至此,大中華區數以億計的未來老人,將以身心健康為首,在家庭與工作責任雙雙鬆綁下,生活重心轉向依託自己,把日子安排地更舒適、充實、有價值,為尊嚴寫下新註解。
從龍吟研論的長期訪談研究中發現,兩岸熟齡認為抗老不僅止於維持外表,還包含健康、體能、腦力、心態各面向的全方位抗老,五種各具特色的華流養老生活模式清楚浮現,且對銀光產業發展都有其重要意義。其中,隨著抗老意識崛起,加上華人以家庭為重的觀念,可預見家人扶老生活型態將逐漸移轉到「親情伴老」,成為未來華人主流的養老型態。再者,「自信贏老」的生活型態,不論在運動、飲食、量測身體數據等面向,都具備系統性、全面性的規劃,這群人將成為引領養老生活潮流的重要指標。
圖1:兩岸熟齡先驅者,五大華流養老族群佔比
資料來源: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研究
負責任的創新=回應無齡需求+健康照護設計思考
12/7華流養老動態賽局工作坊,是龍吟研論首次跨域與醫療創新專家合作。丰聚醫創是大中華區第一家以設計思考為核心價值,在醫療健康領域推動創新的設計顧問,致力把Design Thinking轉為Design Doing,執行長江宜蓁醫師正是協助輔大醫院效法美國梅約診所設置創新中心的推手。這場工作坊的引導流程很不一樣,我們與江醫師經過多次的討論,務求完全融合需求洞察與健康照護設計思考的雙重專業,為此,龍吟團隊發展出升級版養老需求工具包,將以「親情伴老」與「自信贏老」兩大關鍵族群的典型人物誌,搭配其生活劇本變奏的關鍵難關,協助跨領域參與者發展落地式的創新解決方案。
圖2:兩大典型人物驅動抗老生活設計創新
資料來源:智榮基金會龍吟研論研究
當抗老不再只是一門皮相回春的生意,維持熟齡族各面向的活躍狀態,讓他們擺脫年齡束縛,保有持續發展生活的可能,是永續經營高齡市場的切入關鍵。然而,我們不能用一般人群來看待熟齡消費者,創新得同步考量老化所伴隨的綜合生心理與生活難題,負責任的無齡設計正是熟齡消費者深刻期待的創新根基。12/7 (五)和跨領域的企業、機構、醫療夥伴一起燒腦共創,改變未來的高齡生活風景,也創造具競爭力的銀光商業機會。
12/7(五)華流養老動態賽局工作坊,更多資訊與報名連結: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10080814232096649583